把规则写在心中 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 |
作者:张娟 来源:NET/DXZM 点击:1301 时间:2018/9/19 编辑:admin |
 |
|
9月3日,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,新增因严重失信行为而限制乘坐火车严重失信人247人。高铁霸坐男子孙某出现在“黑名单”中,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。
种种的交通不文明行为,虽各有各的原因,但归根结底,无一不是当事人的自私自利、置规则与不顾的结果。自私自利就视他人利益与不顾,只想到自己舒服或能得到什么,而罔顾规则和他人利益。每样规则的制定,必定有它的道理。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规则,社会秩序才能正常有序进行。
塑造“文明出行”的道德规范氛围,需要社会媒体的宣传引领、引起大众共鸣。从标本兼治的原则出发,我们在批判陋习、倡导文明出行风尚的同时,还需要在有效提升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上有所作为。要借助于现有的各种文化教育载体,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,使社会公众的思想素质、文化素质、道德素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。社会宣传跟进,叫响“文明出行”宣传口号、在各大商场、公园、广场、车站、医院、社区显著位置以及交警电子显示屏设置一批“文明出行”专项行动公益广告,打造街头正能量,使文明出行家喻户晓、人人皆知。
加强舆论监督,开设“文明出行”曝光台,开展文明出行“随手拍”活动,经常性曝光“不文明出行陋习”案例,引导公众做文明出行的先行者、引领者。多支文明出行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,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开展捡拾垃圾、规劝不文明行为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切实提高了广大市民文明出行意识,推动了文明出行活动落细落小落实。利用“电子警察”抓拍不文明出行的车辆和人员,在报纸、电视台曝光,依法加大处罚力度,帮助公众养成了“礼让斑马线”“不乱停车”“不车窗抛物”文明驾驶习惯。
对不守“契约精神”者拿出相应的惩处举措,提升他们破坏规则的人生成本,更是多管齐下的明智之举,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之意。法律无法触及,道德约束力不足,形成灰色空间,给许多这样的无赖提供温床和生存空间。“守信者走遍天下,失信者寸步难行”,以黑名单的形式治理旅客失信行为是一个好办法。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发布《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将“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、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”等七种失信行为,纳入铁路旅客信用信息记录管理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央文明办、最高法等多部门也联合发布文件,有前述七种失信行为的行为责任人将在一定时间内被限制乘坐火车。信用是金,诚信体制的日趋完善告诫失信人员:人不能像野兽那样生活,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规则意识是每个现代公民的文明必修课,我们要守住文明的底线。或许在一些人看来,“霸座”虽然可气,但也没什么大不了。同一车厢的座位并无区别,坐在哪里都一样,当事女乘客大可不必和男乘客较真。其实,与“霸座”较真看似小题大做,实则是在抵制不文明行为。这名女乘客不仅是在维护自己的乘车权益,也是在捍卫出行规则。维护公共交通出行规则,显然不能靠女乘客一个人战斗。高铁已然成为了一面镜子,车上的每个人都是对着镜子在“表演”,遵守规则亦或撒泼打滚,都会成为别人效仿的“典范”。我们需要把规则写在心里,人人争做文明出行的实践者。
|
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|
|